体力是决定武将行动能力的核心机制之一。每个武将的体力上限为120点(正规军)或150点(侠客军),体力通过自然恢复,每3分钟恢复1点。体力不足会导致武将无法出战,但已出战的武将战斗力不受体力数值影响。体力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限制行动次数,而非直接关联战斗表现。夜战期间体力消耗翻倍,新手期则享受减半消耗的优待。
由于每小时仅恢复20点体力,玩家需精确计算行动间隔以避免溢出浪费。驻守状态不会消耗体力反而能持续恢复,每3分钟回复1点体力,这为长期布防提供了便利。士气系统与体力相互独立,前者直接影响部队伤害输出,后者仅制约出战资格。合理分配高体力武将执行关键任务,是资源管理与战术执行的基础。
常规行动如攻占、屯田消耗15点体力,委任消耗60点,这些设定要求玩家权衡不同行动的优先级。特殊时段如凌晨2-6点,部分行动的体力消耗会增至30点,这种时段性变化需要纳入全局规划。侦查、铺路等非核心操作建议使用次级武将执行,以保留主力部队的体力应对突发战况。
高体力上限的侠客军更适合长途奔袭,但需承担更高的夜战消耗风险。正规军则更适应短距离频繁作战的节奏。在同盟作战中,体力充沛的武将能够快速响应集结指令,而体力枯竭的部队会迟滞整体推进速度。这种特性使得体力管理成为衡量战略机动性的隐性指标。